11月22日上午yl23411永利2018级班主任于智源老师主持召开“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来自武汉抗疫一线的报道”的主题班会,2018级全体同学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学习。
于智源老师首先介绍了中宣部、教育部的指导下的由中国传媒大学、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指委主办的“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设立背景和初衷。其中的第一讲以“来自武汉抗疫一线的报道”为主题,邀请包括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湖北广电等中央和地方主流媒体参与抗疫一线报道的新闻记者,讲述新闻背后的故事。随后,从主流媒体内容生产、履行媒体监督职责、新闻线索挖掘以及抗疫医生和志愿者群体典型事迹报道等方面,依次播放了湖北广播电视台总编辑王彬、《湖北日报》资深记者李墨、中央广播电视台郑连凯、新华社全媒体编辑中心副主任钱彤、中国青年报记者谢宛霏的节选视频片段。从中引导同学们学习、借鉴抗疫一线记者制作的优秀新闻案例,思考如何讲好、讲懂中国故事,充分展现记者家国情怀与专业素养。
班会后,同学们分组研讨并书写了观看心得,摘录如下:
在今年的抗疫阻击战中,新闻工作者义无反顾,冲上没有硝烟的战场。他们恪守职责,脚步匆匆,忙碌的身影在一线穿梭,他们举起麦克风提问百姓关心的问题,他们拿起纸笔记录各条战线的抗疫英勇故事,他们扛起相机和摄像机捕捉群策群力抗击疫情的画面,用一篇篇生动的文字,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一段段真实的影像,将防控疫情的新鲜资讯传给千家万户,用独特视角传递人间冷暖,体现出有温度的新闻情怀。
——李莹 宋雨辰 张越 组
“哪有什么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作为一名新闻专业的员工,我们不仅由衷佩服医护人员,还被逆行的记者们深深打动。他们不畏危险,心怀大爱,并肩人民,兢兢业业,这是我们——未来新闻人必须要学习的。在未来,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努力学习好专业知识,坚定人民立场,增强爱国情怀,做有情怀、有定力、守正创新的时代新人。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让从自己笔下溢出的每一个文字都代表着最近的真相和基层的声音,用最平凡的笔触抒写出最唯美的中国画卷,做一个无愧于时代的新闻人。
——杨婷丹 魏林 牛凝 组
新华社记者钱彤报道孙婉清给父母写拜年贴的故事,告诉公众武汉不是一个悲情的城市,更多的是被医护人员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患者。正如钟南山所说,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为了她奋斗在一线的孙婉清的父母都是英雄中的个体,那些与人民群众最为息息相关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件,也应该成为被报道、被熟知的历史。我们作为新一代的新闻工作者要能够、善于发现他们背后的故事,用让更多的人知道他们的故事。每一个成功作品的背后,都充满了记者辛勤地工作。
——冀紫慧 刘奕娴 高雪 组
记者们讲述报道背后的故事,让我们看见了如何生产优秀的新闻内容,值得我们思考学习。作为新闻工作者,只有真正深入基层、用心感受,才能发现好新闻。“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通过凝听他们的故事,了解他们如何生产优秀的新闻内容,感受他们的新闻热忱,看到了什么是新闻人的坚守和责任,给了我们继续走下去的信心和勇气。讲好故事既是鼓励他人,也是教育自己。
——余惠妍 黄栩燕 秦晓月 组
一个多小时的“新闻传播大讲堂”主题班会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当属记者李墨采访张定宇医生的故事。视频展示了记者在挖掘典型人物报道时的全过程:勇敢地进入病区,耐心等待采访,敏锐地发现细节,处处都令人印象深刻。
——王穗子 张鹤兰 吕雨欣 组
“用最简单的文字,记录最真实的故事。”记者谢宛霏的讲述让我印象深刻,从疫情面前,记者的责任与担当,到新闻报道的思路与人物报道的方法,她的讲述都让人印象深刻。
——温津波 张心培 陆颖 组
疫情期间,不少民众存在焦虑感、恐惧感,新闻工作需要聚民意、暖民心,通过对感人事迹的记录、对平凡素材的积累,讲好身边人的故事,记述平凡人的伟大,有力地坚定了全社会的战疫信心。以好记者们为榜样,进一步增强新闻工作者素质,学习新闻专业知识,不断提高眼力、脑力、笔力,更要坚定自身在突发重大事件的报道意识,提升报道技巧。好记者们动情的讲述,引起听众的强烈共鸣和感慨,这些用生命、用真情、用信仰写就的真实故事,充满鼓舞人心的力量,这些有厚度、有温度、有力度的新闻报道,记录和展现了真实而鲜活的疫情下广大人民群众的坚定意志与奉献精神。
——彭文豪 邝浩贤 邓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