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0级本科生继续深入学习 “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的系列视频内容, 全体同学共同观看了第25集的内容。其中,第八组同学在充分汲取视频精神后,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积极分享个人见解,深化对视频内容的认识。
各位同学结合在课下学习的相关内容,在讨论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小组成员颜承旭首先在讨论中阐述自己的看法,他指出:“作为未来的新闻人,我们应学习新闻前辈的优良传统,坚定理想信念之基,牢记初心使命,积极弘扬抗疫精神。”承旭同学的发言得到了小组成员的一致认可。
在讨论过程中,也有同学流露出对抗疫一线记者的钦佩之情。
“作为新闻工作者,应当快速反应、贴近现场;与城市人民同呼吸、共命运。”黄钰彤同学在观看完长江日报副总编辑刘洪波的采访后深有感触地表示到,她以后也要从“小切口”入手,用最生动的细节去传递最真实的新闻。
传递真实,保持理性,是每一位新闻工作者的职责。
“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周长瑞同学用这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对新闻真实性的坚定追求。对此,徐涌金同学也深刻地表达了自己的赞同,他认为,只有坚持新闻专业理念,坚守真实性原则,才能讲好中国故事,彰显大国担当。
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精神同样也是本次小组讨论的重点。
“我只想对他们说一句:‘你们辛苦了!’”徐海平同学表达了自己对奋战在一线的记者们的敬意,她强调,如果没有一份对专业精神的执着,没有对“全面、真实、客观、新鲜”的不懈追求,便不会有我们对于武汉一线的感同身受,便无法体会到武汉这座城市的英勇。万达同学随后也传达了自己的钦佩之情,他指出,派遣记者前往“疫情红区”,本身便可能是有去无回,但记者们义无反顾冲向前线,为了搜集第一手的资料在疫区来回奔波,展现出了新闻从业者的大无畏精神。
在抗疫相关报道中,独特的新闻摄影同样激发了小组成员的兴趣。张嘉梁同学表示,这次观看活动中,令他最深刻的便是武汉红区的新闻图片。“一图胜万言”,他认为,新闻图片便是我们望向武汉这座城市的窗户,正是有了这些图片,才让人们切身感受到武汉当时的“疼痛”。在讨论时,刘爽同学这样评价记者高兴贵在武汉的新闻摄影作品:“…关注人在镜头下的状态,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记录平凡的人”他说,新闻记者要脚上带泥,心中带情,记录平凡人那不平凡的力量。
最后,王立强老师在讨论中做了总结。他指出,新闻报道一定要讲究“温度”,通过对纪录片的观看,希望同学们在把握真实客观的同时又要传达情感,做好中国故事的讲述者、传播者。这次的小组讨论深化了小组成员对一线新闻工作的认识,让同学们感动不已,备受鼓舞。大家纷纷表示,要在未来的新闻工作中深入践行“四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坚守自己的职业精神,立志成为一名有定力、有情怀、有本领的新闻人。
附:以下是小组成员的纪录片观后感摘要
我们要脚上带泥,心中带情,记录平凡人那不平凡的力量。
——刘爽
在这次抗疫战役中,广大新闻工作者冲锋抗疫报道第一线,讲好抗疫故事,传递抗疫最强音,弘扬战“疫”正能量。他们用真情感动人心,用实际行动弘扬抗疫精神,真切履行了新闻人的初心与使命。
——颜承旭
我们作为新闻人来说,在报道时应学会用事实说话,辅之以情感衬托,承担社会责任,坚守新闻专业理念,讲好中国故事,将中国故事让更多外国人看到,更好的树立文化自信!
——徐涌金
对于此次新冠疫情的报道不仅仅是为了提振全国人民抗击疫情的信心,更是一次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操练。
——万达
报道人员的真实报道为中国抗疫提供了良性的舆论支持,获得了极大的正面的社会反响。从这集讲座中我们可以再一次的深切的感受到中国新闻人的责任担当。
——张嘉梁
刘洪波通过讲述中国故事最新的生动篇章,揭示了:伦理即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作为新闻工作者,应当快速反应、贴近现场;与城市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从小切口切入、把握细节……这都让我获益匪浅。
——黄钰彤
正如澎湃新闻的记者节献词《每个时代都需要讲故事的人》所说的那样,记者与时间赛跑,为真相发声,力争讲一个好故事,为普通人或者大时代留下自己的注脚。也正是他们在疫情期间逆流而上,奋战奔波在一线,带来最真实新鲜的信息,努力做最好的抗疫报道。
而这些人,值得人们的祝福,值得人们对他们说一句辛苦了。
——徐海平
“新闻,是历史的第一卷手稿。”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因此,新闻人更应把握好手中的笔杆子,要“走得远,贴得近,访得深。”前路漫漫,惟愿不负初心,行稳致远。
——周长瑞